创新驱动 走奔朗特色发展道路

 二维码 104
发表时间:2022-12-27 11:44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书写了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壮美篇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改革开放浪潮更趋热烈,国家发展大潮更趋迅猛。在这样时代变革、开放创新的大背景下,2000年,奔朗从诞生起,就印上“改革、创新”的时代烙记。创新对奔朗的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创新战略理念贯穿了奔朗整个发展历程,给奔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

抢抓机遇   PK国际品牌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佛山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开始,中国建筑陶瓷产业迈开了迅猛发展的步伐,并在不到20年的时间发展为世界第一建陶生产大国。国内以科达为首的抛光机和磨边机也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奠定了“低成本、大产量”的“建陶生产中国制式”。彼时陶瓷磨、抛、切工具主要还是依赖以意大利为主的进口产品,为打破垄断,奔朗抢抓机遇、顺势而生,并从创立起就和国际一流品牌在市场上PK

秉承“精益求精,持续创新,创造价值”的质量方针,奔朗研发团队和技术开发工程师潜心钻研、持续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堡垒。2000年,在国内陶瓷加工行业首次实现连续式金刚石圆柱轮和连续式磨边轮国产化;2001年率先推出瓷片金刚石干法磨边轮,解决了陶瓷墙砖的干法磨边难题;2002年,率先研发出陶瓷精细切割金刚石锯片……奔朗金刚石工具凭着极高性价比的优势迅速替代进口抢占陶瓷加工市场。

持续创新   深耕陶瓷加工

二十年来,奔朗技术创新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

2005年,奔朗经过几年艰苦摸索,率先研发出系列金刚石磨块以取代传统的碳化硅磨块并在欧神诺陶瓷成功应用,可称得上是开创陶瓷抛光节能环保之先河,后来在行业同仁共同努力下,大量的碳化硅磨块被金刚石磨块取代,每天可减少上千吨的工业废渣排放。奔朗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磨块凭借其为行业带来的节能环保引领作用以及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品”。

2007年,陶瓷仿古砖表面抛光技术在马可波罗陶瓷率先推出,弹性树脂金刚石磨块不得不从意大利进口,一块长度140mm的树脂弹性磨块价格高达两、三百元,奔朗研发工程师瞄准这一当时的“顶尖产品”刻苦攻关,终于取得了技术突破,成功替代了意大利进口产品。奔朗在陶瓷加工行业首创国产金刚石抛釉磨块(又称弹性磨块),随着3D数码打印技术和釉面抛光技术日臻成熟,美轮美奂的大理石瓷砖和各种抛釉砖迅速崛起,树脂金刚石抛釉磨块成了抛光磨具的“新宠”,2018年奔朗产销树脂金刚石抛釉块超1000万个。

2009年,率先开发抛光专用树脂金刚石磨块,进一步推动陶瓷抛光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2010年,率先应用全球领先的刀头连续热压烧结技术,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显著降低烧结能耗;2015年,率先开发低吸水率瓷质砖、抛釉砖、抛光砖用干法磨边轮,推动陶瓷生产朝更节能、更环保、低成本方向发展;2016年,率先开展陶瓷抛光全金刚石化的技术开发,引领抛光技术朝更加节能、高效、低排、低劳动强度方向发展;2017年,率先开展金刚石工具降噪技术开发,满足客户更高的绿色生产要求;2018年,率先量产用于低吸水率瓷砖(抛釉砖、仿古砖、抛光砖)干磨磨边轮;2019年,率先推出泡沫陶瓷整套加工工具、攻克陶瓷大板生产关键技术难题;2020年,首创2.6米“刀王”应用于国内第一条2440×3150×100mm)最大规格发泡陶瓷生产线……

一大批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促进陶瓷加工技术进步而“撸起袖子加油干”。技术创新的优势为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打下了坚实基础。长期以来,奔朗产品质量过硬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信赖。可以说,“技术创新 + 产品过硬”是奔朗品牌长盛不衰的法宝和“底气”。

结构升级   扩张应用新领域

奔朗刚成立时,国内超硬材料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呈小、散、低、无、广的发展特点,国内技术能力整体水平、制品、装备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重视创新、加大技术基础投入,成为当时所有超硬材料制品企业的共识。

奔朗制定“高技术、多样化、国际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陶瓷加工业务和其他行业加工业务各占50%”的发展目标,创新升级产品结构、扩大应用领域,不断向机械零部件、汽车配件、电子陶瓷、光学玻璃等精密加工及稀土永磁领域扩展。

石材加工方面,为改变传统烧结工艺,经多年潜心研究,2009年,公司率先在国内开发出无压烧结工艺成功应用于金刚石绳锯和圆锯片的制造,具有节能、高效、环保、劳动强度低等显著优势。为提升金刚石刀头烧结致密度及解决异型刀头密度均匀性难点,2010年,主导建成国内先进的金刚石工具热等静压烧结生产线,并用于金刚石排锯刀头、异型磨轮等工具的生产制造,极大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目前,新型大吨位冷等静压机已安装调试完成,即将投入新工艺升级研究,为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添砖加瓦。除上述几个大的工艺革新之外,各生产单元都在不断进行工艺升级,如:金刚石颗粒等离子表面纳米金属化、高速旋转离心式粉末处理工艺、专用胎体粉末设计工艺、高分子复合材料改性及成型工艺等等。

在超硬材料工具的高端应用领域——精密加工,2003年,奔朗研制成功空调压缩机气缸内圆和端面磨削专用加工CBN陶瓷砂轮,达到取代日本进口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为空调压缩机行业全面采用国产陶瓷砂轮树立了信心、奠定了基础。随后在压缩机零部件加工用槽磨轮、钨钢刀具加工用树脂砂轮、PCD/PCBN加工工具等领域取得突破,产品获得客户认可并树立起良好口碑。2019年,公司主导的“面向5G陶瓷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成功入选佛山市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并在2020年逐步取得技术突破,为推动区域及行业创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8年,奔朗进军稀土永磁材料,2019年,公司创新性地采用烧结钕铁硼晶界添加工艺,替代传统的熔炼方式,在同等原材料的前提下,磁性能大幅度提升;2020年成功完成N5452H50SH等高剩磁稀土永磁体开发,为奔朗进入5G通信行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以创新、变革为核心   整合管理模式

除技术、产品创新外,经营管理创新也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2009年,奔朗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成功推进了股份制的改制,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并推进了各项制度建设。2010年,着重提出公司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创新突破、全面提升、加快发展”,并明确指出,公司未来的发展要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贏得未来,贏得发展。

2015年,奔朗开启了“精益生产时代”的变革。精益生产管理是赶超世界先进制造的必由之路,奔朗朝着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精益生产三大目标持续改善、精益求精,持续突破市场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变革自身的观念、行为、习惯,破旧立新,建立全新的“精益文化”,用精益生产管理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2016年,奔朗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2018年,奔朗更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服务理念和价值理念,将公司的质量方针从原来的“精益求精,持续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升级为“客户第一,精益求精,品质取胜”。

2019年,是建陶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年,奔朗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战略变革,建立事业部制的管理架构,从观念、战略、组织、制度等四个方面,推动企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转型变革,通过采购、技术、服务、管理等联动和叠加,实施技术降本和服务运营增效,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目标,全面开启服务转型变革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0年,站在公司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重要之年,奔朗提出“创新材料科技,成就美好生活”的使命,立志“成为新材料领域的卓越企业,造福员工回报社会”,实现从“超硬材料制品行业”到“新材料领域”的量级跨越。

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奔朗人都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一家手工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内超硬材料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为行业及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奔朗顺应了各个时期的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实际,在思路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奔朗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

建设创新体系   打造创新奔朗

回顾奔朗20年发展历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无不和产品、制造、服务的科技创新密切相关。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公司上下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形成了重视、尊重、不断探索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保障制度;公司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始终保持在当年销售值的3%以上,搭建了人才队伍、研发平台、研发设施、研发场地、服务队伍、信息化系统等要素完备、水平领先的科技创新体系,结出了科技创新的累累硕果,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

奔朗一直将“自主创新”作为企业成长的驱动力和灵魂,高度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研发人才的培育。成立之初,公司提出口号:同等职级的干部中,研发人员的职级高半级。这不但极大鼓舞了研发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催生了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和工作激情,而且形成了尊重研发人员、配合研发人员的文化氛围,体现在采购、制造、市场、服务等所有环节,让研发活动一路畅通且“短平快”,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同时,研发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学位教育、出国培训、人文关爱的机制保证了人才的不断成长。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诚信立业”、“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以及“关心人、培养人、成就人”等人才观,更是让奔朗吸引、培养、成长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奔朗现已拥有一支包括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师在内的高水平研发队伍,专业涵盖超硬材料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材料、粉末冶金、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计算机技术、工业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环境工程和管理工程等。

人才知识结构合理搭配,形成由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组成的人才梯队。而支持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考核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维度创新性人才的创造力、事业心和成就感,为奔朗发展提供强大的智慧力量。一流研发装备及研发队伍,有力地支撑科研项目的开发与落地。

创新平台、校企合作交互赋能

凤凰栖梧桐,奔朗创新平台架起了高层次学习交流的桥梁,一方面留住人才,一方面不断输出创新成果。公司先后设立了广东省超硬材料与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超硬材料制品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科技创新平台,为奔朗引进、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和应用型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内部员工提高创新水平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舞台。完善齐全的自主创新、专业研发平台,大力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内外创新联动过程中,激活内部创新机制,有力承接科研项目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为大力集结国内创新资源,以“厂校共建”,“厂校联姻”为产学研发展方向,奔朗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燕山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合作,构筑“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合作研发平台,进一步推进建设并完善企业研发中心,发挥校企研发力量,协调各项合作创新活动,形成完善的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使公司成为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试验基地和推广基地,实现内外协同的循环创新,极大提升公司的综合科研能力。

创新投入有力支撑

创新投入是企业保持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奔朗每年研发投入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3%以上,近年来,每年的研发投入资金都在2000万元以上,用于新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研制等项目,根据所涉及的市场领域以及各研发工程师的专业特长,专门成立多个板块的专项课题组,并按照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工艺的要求逐步理顺公司科研开发体系。至今,奔朗已从刚建立时的一两台简陋生产兼研发设备摇身变成拥有研究开发场地4000余平方米,配置较完善的现代化分析及检测仪器设备,建立有相应的分析测试中心、超硬材料制品研究实验室和中试车间,研究开发硬件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有力支撑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

除硬件设备外,奔朗还有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通过技术创新奖、钻石点子计划、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倡导全体员工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中来,营造鼓励创新、重奖创新成果的氛围,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对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谋发展,奔朗瞄准国际水平,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环境,坚持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落后生产、研发方式。近年来,奔朗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ERPCRM系统上线,在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利用互联网实现市场、产品信息动态联动,激活整个创新链条,既缩短了创新过程,也有效激发了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为企业创新提供强大动力。2020年,奔朗正式启动PLM项目,进一步树立工序规范化意识,改变工作思维方式,把信息化、数据赋能成为突破前进瓶颈的有力武器,促进研发工作的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提升响应速度,从而更好更快为客户提供服务。

科技创新为我们带来累累硕果,必将坚定我们持续以科技创新引领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展望未来,落实执行新时期下的科技创新战略,必将推动科技创新推陈出新,助力公司、行业新发展。